ENGLISH
115周年華誕
 您所在位置: 網站首頁 -> 正文

《河南日報》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學校優(yōu)秀教師先進事跡

9月10日,《河南日報》《河南工人日報》等主流媒體,聚焦“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宣傳報道學校安全學院教授魏建平、資環(huán)學院教授鄭德順、數(shù)信學院副教授王艷芳先進事跡,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嚴慈嚴謹嚴格”的教風,用無私奉獻的育人精神,照亮了莘莘學子的前行之路。相關內容如下:

1.《河南日報》第五版報道內容如下:

魏建平:讓瓦斯從“猛虎”變清潔能源


9月6日,記者在河南理工大學見到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魏建平時,他剛從外地的學生實踐基地趕回來。

不論是當普通老師還是學院院長,幾十年來,魏建平始終把學生當孩子一樣看待?!敖虝耸墙處煹奶炻殻瑢W生要有仁愛之心、對得起學生。”這是他對于獲評“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師”這個榮譽最樸素真摯的理解。

說起學生,魏建平打開了話匣子?!拔乙郧耙膊簧蒲赞o,剛開始給學生上課緊張得手心出汗?!蔽航ㄆ叫χf,但是既然選擇當老師,就必須把課講好、站穩(wěn)講臺。他在課前下功夫,每次都會花8到10個小時查資料、寫教案,在課堂上真正把課講“活”了。

作為礦山安全工程領域的老師,魏建平除了課堂上傾心傾力,他還經常帶學生去煤礦實習?!澳菚r跟學生們一起下礦井,在井下待上十幾個小時是常事,大冬天穿著棉襖在齊腰深的水里蹚。”魏建平說起這段過往十分感嘆,很艱苦,但也很難忘。

看到煤礦工人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和面臨著瓦斯爆炸等風險,魏建平開始思考如何能為企業(yè)解決更多難題、讓煤礦工人更加安全。結合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學校特色優(yōu)勢,他義無反顧投入瓦斯災害防治的科研攻關。

瓦斯猛如虎,魏建平帶領團隊“偏向虎山行”?!皩W校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團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研究出瓦斯及其伴生的災害在什么地質條件下容易聚集,找到‘老虎’在哪里,通過技術攻關在采礦前把瓦斯抽采出來,將瓦斯從攔路的‘猛虎’轉變?yōu)榭梢跃C合利用的清潔能源。”魏建平解釋說。

經過十余年的攻堅,魏建平帶領團隊解決了煤礦瓦斯災害的預測,瓦斯抽采鉆孔的鉆進、封孔、增透利用等全技術流程的系列問題。相關技術推廣應用后,解決了煤礦企業(yè)瓦斯災害防治技術難題,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專利優(yōu)秀獎等榮譽。

如今,已逾“知天命”年紀的魏建平,仍然奔波在教學、科研、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的第一線?!袄^續(xù)在推動學科建設和發(fā)展上出把力,多推一把年輕人,為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貢獻更多力量?!蔽航ㄆ秸f。

相關鏈接:https://dzb.henandaily.cn/html5/2024-09/10/content_14_1691123.htm

2.《大河報》第五版報道內容如下:

相關鏈接:https://newpaper.dahe.cn/dhb/html/2024-09/11/content_986_1691131.htm

3大河網報道內容如下:

相關鏈接:https://news.dahebao.cn/dahe/appcommunity/2085121?newsId=2085121

4.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內容如下:

與金屬絲“鏖戰(zhàn)”20年的“拉絲教授”——記河南理工大學教師曹軍


“性能不穩(wěn)定”“拉的時候還總是斷,最難的時候,實驗結果沒有一個能夠達到要求”……這樣難“拉”的金屬絲,正是河南理工大學副教授曹軍帶領先進微系統(tǒng)制造團隊鏖戰(zhàn)20年的“敵人”。

一間機器嗡響的實驗室,一群心細如發(fā)的年輕人身穿白大褂,正目不轉睛地觀察著“鍵合絲”的拉絲情況,那些細如牛毛甚至肉眼難辨的金屬絲,一走神就可能會消失在視線中。而它初入實驗室時,可能是手指或水管般粗細的金屬桿坯。這些金屬絲的應用領域寬泛,它們就像“細胞”一樣,“隱身”在集成電路鍵合線、醫(yī)療器械有源線束及各種電子元器件之中。

這就是河南理工大學教師曹軍參與完成的“高性能銅及貴金屬絲線材關鍵制備加工技術與應用”成果,今年剛剛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務實,做科研要解決實際問題

“做科研,我傾向于解決實際問題,國家的需求、產業(yè)發(fā)展的難點,都應該是我們攻關的重點?!辈苘娬f,“這也是發(fā)展產業(yè)新動能和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p>

1999年,曹軍如愿考入焦作工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前身)機械系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yè),大學期間,他掌握了扎實的理論基礎,為深入開展銅基微細絲研究奠定了堅實根基。

2005年,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曹軍聽說導師和企業(yè)有高性能材料的合作項目,十分欣喜,暗自準備。在第一學年結束后,經導師同意,他迫不及待地到合作企業(yè)開展了“鍵合銅線”高性能材料研發(fā)項目。正是這個項目為曹軍打開了科研路上最重要的一扇門。

“一開始,芯片封裝用到的線都是黃金,可黃金貴呀,我研究生做這個課題,就是想用高純銅來替代黃金?!边@樣創(chuàng)新大膽且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想法,讓曹軍充滿干勁。畢業(yè)時,他圍繞“鍵合銅線”項目累計發(fā)表了6篇學術論文,拿到了甘肅省的一個科技攻關項目,這對一個碩士研究生來說是巨大的鼓勵,也進一步堅定了他往后的科研方向。

精細,不放過一?!盎覊m”

“做金屬絲研究就像從99分向100分努力攀爬的過程,只有心和絲一樣細,才能達成共振,交出完美答卷?!?/p>

該團隊研究的重點內容是將不同材質的金屬桿坯不間斷地拉成線直徑10微米甚至更細、長度10萬米甚至更長的金屬絲。

“在我們的實驗里,一粒2到3微米的小灰塵就可能成為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辈苘娬f。在如此精細、精密、精準的研究里,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很多,一丁點失誤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2021年,曹軍和相關企業(yè)合作“切割絲”項目,切割絲從原料到最終成品要經歷23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現(xiàn)問題,后續(xù)都無法進行??删驮谒腥硕挤浅W屑殨r,意外還是出現(xiàn)了。

“拉絲老是斷,沒有一個能達到要求?!辈苘娀貞浀馈_@讓團隊成員都陷入了迷茫。拉絲機轉速很高,為了搞清楚原因,曹軍還是不顧危險戴上放大鏡趴到拉絲機上觀察。這個危險的行為讓大家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曹軍打量著拉絲機,目光停留到了一個導輪上。這個導輪看起來比其他導輪大一些,從理論上來說可能會導致摩擦力增大。曹軍立即安排替換小導輪。果不其然,換成小導輪后,斷絲問題迎刃而解。

堅守,坐得住“冷板凳”

“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辈苘娬f,“剛開始投入科研的時候,遇到很多挫折,痛苦的時候也有想放棄的念頭?!?/p>

在做“鍵合銅線”時,需要從原料開始,也就是先做一個銅桿,再由銅桿“拉”成絲。在理論上這是十分可行的方法,但當成品完成后,卻出現(xiàn)了一個在科研上無法被容忍的問題——上午和下午做出來的絲在性能指標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實驗室中的成品性能不穩(wěn)定,就意味著在實際應用中將出現(xiàn)更大問題。更痛苦的是,檢查完每一道工序都無法分析出來原因,這讓曹軍和團隊成員十分苦惱。

于是,曹軍開始不分晝夜地試錯。他在睡覺的屋里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性能不穩(wěn)定”5個大字,時刻提醒刺激自己。為了能在中午12點前完整地做完一次實驗,他甚至帶領團隊凌晨兩點起床,以此確保實驗條件的一致性,進而尋找原因。

一天,曹軍做完一天實驗回到家中,雖然已是深夜,但他的大腦依舊無法停止思考,睡不著就翻閱文獻,猛然間,“熱處理可能會改善成品的穩(wěn)定性”一行字像被放大了一般映入眼簾。于是他立馬開始推演,在理論上推演成功后,就馬不停蹄地去做。他懷著激動又擔憂的心情重返實驗室,結果“效果挺好,到第二天效果都挺好的”。

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曹軍用實際行動帶領團隊成員不斷攻克技術難關,開發(fā)出純度高于99.9999%的高純單晶銅、高強度高導電銅合金及其高性能新型鍵合引線等高新材料,實現(xiàn)該類產品的進口替代;率先將鍵合銅線、鍵合合金線替代鍵合金線應用于微電子封裝中,在半導體封裝鍵合銅線、鍵合合金線及其可靠性等研究方面獲得了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

20年來,曹軍先后獲授權發(fā)明專利40項,并實現(xiàn)專利成果轉化180余萬元,助力國內多家企業(yè)步入微細絲加工第一梯隊。

“我們要進一步提升材料強度、精度,為國家實現(xiàn)合金材料的進口替代積極貢獻力量?!辈苘娬f,“做科研沒有止境,我們將繼續(xù)聚焦國家戰(zhàn)略需求,探索創(chuàng)新科研模式,堅持做有用的科研,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利軍通訊員 蘇麗敏 馬磊)

相關鏈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9/t20240912_2111244953.html

5.河南日報客戶端報道內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學教授鄭德順:將思政課講在祖國大地上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姬姣姣 通訊員 蘇麗敏


“16年堅守,近1000場科普講座,8000多個教學課時……”這一串數(shù)字背后是一位將課程從“高冷的美麗”變成“火熱的思考”、把“立德樹人”刻進骨子里的“癡狂”教師——河南理工大學教授鄭德順。

初次見面,憨厚的笑容讓人倍感親切,讓教師的親和力變得具象化。走進鄭德順教授的辦公室,書架上整齊地排列著各種地質學的書籍、研究資料和巖石樣本也。鄭德順的辦公桌上總有一把放大鏡,這是他的“好搭檔”。他常常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巖石樣本中的微小結構,每一塊巖石都在向他訴說一個個古老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又記錄著他們“并肩科研”的時光。


微信圖片_20240910175631.png

深入骨髓:“愛學生、愛地質”是他生命中的“氧氣”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論何時一定要站穩(wěn)講臺!”每當鄭德順回憶起職業(yè)啟蒙導師——國家教學名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龔一鳴教授對他的教導,他都覺得非常親切和自豪,因為他一直在用心踐行著龔老師的教誨。

2008年6月,懷著教書育人的抱負,他走進河南理工大學。

“當時對教學充滿激情,剛入職所有工作都要從零開始,但絲毫沒有覺得有壓力……”鄭德順笑著說,“我這個人很倔,堅決不用別人的課件,每一個案例、每一張圖、每一頁PPT都必須是我親自挑選制作完成的?!?/p>

正是這份執(zhí)拗,通宵做課件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有一次我晚上備課太追求完美,不知不覺就備到凌晨五點半。吃了個早餐,七點半直接去教室上課,一站就是一上午……”鄭德順說,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自己有點癡狂。

一學期下來,鄭德順的課成了學生口中的“熱門話題”。就連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都打聽他的課,想去旁聽。為此,鄭德順還特意開了一門地質學選修課《中國自然美景及其地質成因》,這門課總是在選課系統(tǒng)一開放就被一搶而空。

“鄭老師不僅課講得很有特色,還非常注重實踐教學,經常帶我們去野外考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育我們做人做事?!辟Y環(huán)學院地質工程專業(yè)學生王欣說。

“帶學生去野外是最操心的,也是最有收獲的?!编嵉马樥f。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他總是加快步伐,走在隊伍前面,精神飽滿地為大家講解、示范。由于常常出野外,他的腳上全是繭子,腿和膝蓋也經常會疼,但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那打了雞血的樣子,總會感染到每位學生,他的動力就是愛地質、愛學生,這種愛就像“氧氣”,縈繞在鄭德順身邊,與生命同在、用生命詮釋。

“教育是一份良心活兒,大學老師不做科研的話,教學內容會非常空洞和滯后。”鄭德順說。他先后主持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在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將學科前沿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多年來他的評教始終保持優(yōu)良,榮獲“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河南省學雷鋒活動先進個人”等,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

打磨精品:打造地學類課程思政“標桿課程”

“課程思政,是國之大計,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编嵉马樥f,“我們要不斷挖掘思政元素,以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讓‘思政之鹽’融入‘課程之湯’,達到漸入佳境的育人效果?!?/p>

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實踐,鄭德順能稱得上是河南高校中的先行者。早在2016年,他就開始積極探索,有意識地將科學家精神、人文素養(yǎng)等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地質學基礎》,后來該門課程獲批首批河南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樣板課程、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河南省一流課程等。

經過多年精心打磨,鄭德順巧妙地用“五個融入”全面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將巖石成因、地球和生命演化等哲學思維融入思維體系;將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家國情懷的地質精神、現(xiàn)代科學的宇宙觀等融入思想價值體系;將地理、旅游、美術攝影和人文情懷等融入美學價值體系;將黃大年、汪品先等地學杰出人物事跡融入德育價值體系;將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社會熱點融入實踐價值體系等;從而形成了完整的課堂教學內容體系。

“鄭德順教授的《地質學基礎》課程思政建設,運用綜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對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性的改革,在全國地學類院校中是首創(chuàng)的地學類課程思政標桿課程?!敝袊茖W院大學侯泉林教授評價說。

鄭德順對課程思政的研究不僅局限在本專業(yè)領域,他還注重舉一反三,旨在形成具有可復制、可操作、效果好的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將哲學思維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會貫通在課程知識點中,達到育人成效。

近年來,為了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鄭德順還聯(lián)合學校“名師天團”共同打造了通識課《世界觀:自然·人類·社會》,獲批首批河南省通識教育示范課程。

十余年深耕細作、篤行致遠,取得了良好的課程建設效果,也收獲了喜人的教書育人成效。他圍繞主講的《地質學基礎》、《中國自然美景及其地質成因》等課程先后主持河南省教研教改項目和質量工程近10項。

播撒種子:讓課程“高冷的美麗”變成“火熱的思考”

“中國自然美景很美,地質學知識很豐富,讓更多的人了解地球,認識地球,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為實現(xiàn)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貢獻力量?!编嵉马樢恢庇羞@樣的信念和目標。因此,除了講好課程,做好科研,他還在公益科普事業(yè)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將地球奧秘傳遞到祖國各地,科普到每一位感興趣的人心中,給祖國的花朵埋下興趣的種子。

談起科普工作,鄭德順用一個“愛”字來概括,從“初戀”到“熱戀”,再到“情定終生”,歸根到底還是熱愛。

“鄭老師非常重視地質知識科普,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不僅花心思、甚至自掏腰包做好每次地質科普講座,還會經常帶領大中小學生到野外現(xiàn)場教學,實地感受地球上滄海桑田的變化?!痹撔5貙W探秘協(xié)會會長、資環(huán)學院地質工程專業(yè)學生宮佳欣介紹道。有一次,他為小學生講火山巖時,花費好長時間,細心地用巧克力、餅干和糖果等做成一個小火山模型,模擬火山噴發(fā)的過程。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受孩子們喜愛,他們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豐富的地質知識。

“不論天氣狀況是嚴寒或酷暑,不管日常工作有多繁忙,只要有單位聯(lián)系鄭院長去科普教育,他就沒有遲疑過,每次都是欣喜地答應,用滿腔激情去講解。”鄭德順的同事、資環(huán)學院資勘系黨支部書記孫鳳余說。

“我把每次講座都看作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洗禮,那么多孩子渴求知識的眼睛,積極的問答,都讓我感到肩上有無限的責任?!编嵉马樳@樣解釋自己的每次欣喜,“人的一生很短,能做的事情太少。希望我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夠為無限的教育和地學事業(yè)做更多事情,退休后仍然會到更多的中小學去義務做地學科普。”

熱愛不是沖動,作為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鄭德順還組建了河南理工大學大學生地學探秘協(xié)會。他每年都帶領團隊結合科普對象的年齡和特點,運用不同的科普方式,面向校內外開展科普教育近1000場次,該協(xié)會被評為“中國煤炭學會科普教育社團”“河南省十佳社團”等。

除了科普講座以外,鄭德順還設計上線了《中國自然美景及其地質成因》課程,專門挑選精英教師組建了授課團隊,精心選取了我國各種類型景觀資源的經典自然美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精美壯觀的圖片闡釋不同類型自然美景的特色,并從地質學角度進行簡單的成因解釋。課程一經上線,獲得了不同年齡階段群體的關注,在線觀看學習量達到十萬余次,起到了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受眾審美的作用。

鄭德順用愛、用真心、用行動踐行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xiàn)在了平凡、普通、細微的教書育人之中。

“在我眼里,鄭老師就是地質學界一顆璀璨明珠,他的學識與品格令我心生敬仰。他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對工作的無私奉獻深深感染著我。”鄭德順的博士生李倩倩說,“未來路上,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zhàn),我都會以老師為榜樣,堅定信念,爭取在地質學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p>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樹人,學校高度重視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始終致力于培養(yǎng)更多熱愛教書育人、鐘愛教育事業(yè)的‘大先生’‘好老師’。”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鄒友峰說,未來,學校將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中心工作來抓,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深化教師隊伍改革創(chuàng)新,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為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支撐。

6.大公中原網報道內容如下:

相關鏈接:https://www.dgbzy.com/386019.html

7.中原網報道內容如下:

相關鏈接:https://event.takungpao.com/2024/0910/18414.html

8.《焦作日報》報道內容如下:

相關鏈接:http://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512005.html

9.《河南工人日報》報道內容如下:

王艷芳:讓數(shù)學“活”起來


“要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問題,用數(shù)學思維思考問題,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問題。學以致用,才能激發(fā)更大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shù)學的真正魅力?!?月4日,記者與河南理工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王艷芳老師對話,她講得最多的是如何與學生們交流學習高等數(shù)學的方法。

讓數(shù)學“活”起來,用心讓學生們感受數(shù)學思想、認識數(shù)學價值,是王艷芳從教20年的初心。為幫學生攻破高等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難關,她耗費3年多時間推廣適用的軟件,先自學,再手把手教學生,輕松做出3D動態(tài)圖形,實現(xiàn)知識可視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王艷芳從教生涯中獲譽頗多:河南省教學技能競賽高校理科組第一名、第五屆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師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特等獎、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教學標兵等。在今年7月底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現(xiàn)場賽上,王艷芳獲得一等獎,實現(xiàn)了我省在此項賽事上一等獎的“零”突破。

在諸多的榮譽中,她視若珍寶的是今年榮獲學?!皩W生最喜愛的教師”稱號,因為這是全校學生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是學生對她的最高褒獎?!敖讨浴當?shù)’,育之以德?!彼f將繼續(xù)在教學一線砥礪前行。

相關鏈接:http://www.hngrrb.cn/paper/2024-09/10/content_99109138.html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紀路2001號    郵編:454003

南校區(qū):河南省焦作市世紀路2001號 郵編:454003
北校區(qū):河南省焦作市解放中路142號 郵編:454000
常用鏈接
河南理工大學檔案征集啟事 最喜愛教師評選
安全培訓報名咨詢

版權所有  河南理工大學  工信部備案豫ICP備05002483號  公安機關備案41081102000100號